审计信息化
包头市审计局:浅析大数据环境下的计算机数据审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审计已经进入了全新的时代,改变基本的手工查账审计模式,科学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提高审计效率、实现审计全覆盖,是当前审计工作的重点,而计算机审计工作模式也从数据源、审计范围、方法上有了新的突破。 结合当前大数据环境,计算机数据审计呈现出的新变化为: 一是计算机审计数据的取得,不仅局限于从被审计单位简单提取的Excel表格,而是包含了共享的信息数据,目前许多大城市已实现了医疗、政府公共服务领域方面的资源共享,大量数据可以不经拷贝而通过网络传输进行采集,节省了大量时间及人力资源。 二是审计范围不仅局限于对财务数据的查验、分析,审查数据也不单是账簿、凭证,而是纵览全局,放眼被审计单位完整的经济活动,从其经济活动范围、业务流程管理、内控制度完善等方面进行监督鉴证与评价,对于有疑点的数据可以结合相关部门进行无死角监督。 三是审计方法不仅局限于根据以往审计经验对存在疑点的项目进行抽查,而是采用大数据提取完整的样本,采用SQL语句等进行全面分析,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 大数据环境下,给审计工作带来便捷与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压力与挑战。互联网的不稳定性、风险性,例如提取数据易被病毒破坏、数据泄密与恶意劫持等情形,加上现有审计资源共享时的非加密传输,这些都为计算机数据审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对此,笔者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强化审计风险管理,完善计算机数据审计规范。审计过程除了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监督,还应了解被审计单位所使用财务软件、信息系统资料等,防止重大错报风险的发生,同时对数据采集与管理使用制度化,规范计算机数据的分析与应用。二是加强计算机数据审计分析的经验交流,打造完整的数据分析体系。以全面的数据信息为基础,坚持综合的数据分析为审计结论的指导,结合各地先进的计算机数据分析的经验与交流,更好地指导计算机数据审计的开展,全方位解剖分析被审计单位的相关数据,得出有效结论,提出合理性建议。三是加强私有云的运用,保证计算机审计数据安全。提取数据的安全性是审计结论与成果的基石,建设安全的审计私有云平台可以更好地维护数据安全,保障审计监督的有效进行,审计数据存储及使用,要坚持数据传输及使用规定,不通过互联网传输,制定严格的云计算使用策略,并对其进行检查与维护,保障数据的完整与有效性。(农环科 任晓波) |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499号
建议使用IE8或IE8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